首页 > 咨询 > 正文

出于共情,更出于对病患的爱 每日信息

2023-05-11 09:10:21来源:健康报  


【资料图】

本报记者 杨世嘉 赵星月

通讯员 杨颖娜 赵晨

  鉴于老年患者的特殊性,在老年护理工作中,护士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和情感,既作为诊疗和护理的执行者,又适时扮演儿女角色,做好陪伴者和倾听者。

“优质护理是细水长流的呵护与爱”

  “孩子,你去哪儿了,妈妈想你了。”月光倾泻一地,李奶奶望向窗外斑驳的树影,轻声呜咽。深夜,在北京老年医院神经内科病房里,一病区护士长于冬梅凑在床前,聆听着这位80多岁的母亲对已故儿子的思念。渐渐地,话说尽了,老人熟睡了。“住院一周多了,第一次睡得这样沉。”于冬梅转过身,示意记者把脚步再放轻些。

  李奶奶因脑卒中并发谵妄症,而频频出现幻觉、妄想、睡眠障碍等症状。她的老伴过世得早,儿子在一起车祸中遇难。不似其他患者有家属陪护,她更多依靠护士提供照护,并从中得到心灵的慰藉。于冬梅回忆,李奶奶时常不经意地握住她的手,泪眼婆娑地向她诉说母子之间的往事。连日来,于冬梅及其护理团队守护在她的身边,给予她儿女一般的照护。

  “我们的照护和关心,是出于共情,更是出于对病患的爱。”从事护理工作30多年的于冬梅感慨,过去,护理工作仅限于打针、输液、发药这些常规操作。随着“以患者为中心”的理念持续深化,临床上更强调整体护理的概念,护士既需加强对患者疾病的关注,也需将注意力放在患者所处环境、心理状态等影响疾病康复的因素上。

  “高龄老年人体质差,机体出现系统功能退化,常有多病并发、病情复杂、治疗时间长、多种心理问题并存等特点。”在北京老年医院护理部主任邓宝凤看来,对于高龄患者的护理,更需坚持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并重、身体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的方式。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躯体健康和生活质量,心理护理不能缺位,要让老年人感受到自己被关爱、被呵护。

  但这并不意味着,事事需由护士代劳。不少家属认为,老年人因病卧床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,护士如若不能随叫随到,就是护理服务不到位。“其实,过度护理反而不利于疾病康复,所谓‘用进废退’,正是这个道理。”邓宝凤说。

  在于冬梅的办公室里,摆放着各式临床教具。她随手举起一只弯头粗手柄带固定带的勺子,对记者说:“对于脑卒中后肢体障碍患者来说,吃饭是个费时费力的事情。他们手臂能动,但手指却不受控制。”说着,她在自己手上演示起来。“用固定带把勺子和手固定在一起,那种失控感会弱化许多。”于冬梅解释,卧床老年患者力所能及地多活动,有助于延缓机体功能退化。

  在老年患者疾病康复期间,于冬梅及其护理团队要帮助他们解决不少难事。为鼓励手指不灵活的老年患者独立穿衣,护士们建议患者选择易穿脱的服装,更换大号纽扣或粘扣,在拉链鼻上穿绳套等;调整卧床患者体位时,他们指导患者科学且安全地施力,护患配合完成翻身的操作……

  “优质护理并非事无巨细地大包大揽,而是细水长流的呵护与爱。”于冬梅说。

选择倾听、陪伴,给予更强有力的心理支持

  在北京回龙观医院这家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的老年科病区,精神护理工作既是一项技术活,又是一项体力活。

  “有些老年患者抗拒治疗,认为自己没病,有些出现自伤行为,甚至攻击医护人员。”北京回龙观医院老年科19病区护士长费琤说,理解与包容是精神科护士的必备素质。

  “你就是贼,偷东西的贼!”费琤清晰地记得,患者张大妈一巴掌把他捧在手心的药片打落一地。张大妈是一名妄想症患者,她坚定地认为费琤想偷吃她的药。面对不实的指责,费琤默不作声,站在原地。

  “在患者情绪暴躁时绝不能离开半步,否则,只会引起患者更过激的行为。”这是费琤多年来总结出的经验,“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活动较其他患者更为复杂,洞悉并顺应他们的意图,引导并鼓励他们表达情绪,了解并体会他们的心理活动,才能第一时间控制事态发展,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。”

  张大妈的情况并不算最棘手。几年前,一名人高马大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见护工与费琤交谈,便抄起餐盘砸在费琤脸上。一时间,费琤的鼻部、眼部血流不止。“这是患者将自己的妄想泛化到医护人员身上了。他认为护工是他的妻子,以为妻子在出轨。”费琤说。

  当精神障碍患者有伤害他人或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时,医护人员可对其进行约束。但只要情况可控,费琤就不轻易使用约束措施。费琤说,多数情况下,护士选择倾听、陪伴,给予老年患者更强有力的心理支持。

  “我们在约束措施的使用上,遵循最后选择和最小伤害原则,同时通过开展个体化护理,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不适,比如更频繁地观察他们的精神状态,记录服药、饮食、排泄等情况,进而提供更及时的护理干预。”费琤说。

标签:

相关阅读

相关词

推荐阅读